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应用剩余杂合体衍生的近等基因系定位水稻株高QTL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罗先富 1 ; 刘文强 1 ; 潘孝武 1 ; 董铮 1 ; 刘三雄 1 ; 刘利成 1 ; 阳标仁 1 ; 盛新年 1 ; 李小湘 1 ;

作者机构: 1.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籼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剩余杂合体;近等基因系;株高;水稻;数量性状位点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2 年 38 卷 009 期

页码: 1-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挖掘有育种利用价值的水稻株高新基因,以来源于'Katy'/'湘743'且在第1染色体RM11383-RM1198区间杂合的一个剩余杂合体RHL1030(F10)为材料,遗传分析RHL1030衍生群体,显示在该区间鉴定到控制株高QTL,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于'湘743'.应用SSR标记检测,从RHL1030衍生群体筛选杂合区间分别为RM3411-RM11782和RM6703-RM1198的两个单株,自交一代形成2个F2群体,验证并界定株高QTL在RM6703-RM1198区间.从RM6703-RM1198区间分离群体筛选RM6703-RM8085区间杂合的3个单株和RM5389-RM1198区间杂合的1个单株,自交一代形成4个F2群体,从群体中分别筛选母本纯合型、父本纯合型和杂合型单株各40株构成近等基因系进行方差分析,最终界定株高QTL在RM11782-RM5389区间,物理位置34.17M~35.73 Mb.本研究定位到一个新的控制株高QTL,为改良水稻株型提供资源.

  • 相关文献

[1]野生稻增产QTL导入9311之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邓启云,陈立云,杨益善,庄文,熊跃东. 2005

[2]水稻品种魔王谷粒形、剑叶性状和株高QTL定位. 彭伟业,孙平勇,潘素君,李魏,戴良英. 2018

[3]OsYABBY4基因调控水稻株高的功能研究. 董皓,李懿星,王天抗,宋书锋,邱牡丹,李磊,李莉. 2021

[4]水稻半矮杆突变体‘双辐矮糯’的农艺性状与遗传分析. 张林金,袁定阳,刘桃李,谭颖,杨震,曾建光,王学华,谭炎宁. 2022

[5]水稻半矮杆突变体'双辐矮糯'的农艺性状与遗传分析. 张林金,袁定阳,刘桃李,谭颖,杨震,曾建光,王学华,谭炎宁. 2022

[6]不同基因型黄瓜性别与乙烯释放速率的关系. 陈宸,田云,刘晓虹,陈惠明. 2016

[7]粳稻品种‘云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OsGST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魏毅东,张建福,谢华安. 2014

[8]黑麦草属28个引进品种辐射子一代的生长性状比较. 柯绍英,黄小琴,张蕾,刘红雨. 2012

[9]丁硫克百威对水稻蓟马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林钰婷,成燕清,刘雪源,刘都才,马国兰. 2010

[10]选育超高产杂交水稻的进一步设想. . 2012

[11]"绿精灵"1号和2号在丹桂育苗中的应用. 罗征,刘伏秋,宁波,尹静,罗叱云. 2020

[12]赤泥与猪粪配施对水稻生理特性和镉吸收效果的影响. 廖育林,Luo Lin,罗琳,Chen Xu. 2012

[13]五年定位试验钾肥用量对双季稻产量和施钾效应的影响. 鲁艳红,Liao Yulin,廖育林. 2012

[14]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彭选明,庞伯良,彭伟正,庞爱军. 2012

[15]低镉胁迫下水稻幼苗硅—镉互作初步研究. 柳赛花,纪雄辉,Vladimir Matychenkov. 2014

[16]水稻节氮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策略及实践. 龙继锐,汤海涛. 2011

[17]新形势下长江流域稻作发展的思考. 潘孝武,Deng Hua-feng,邓华凤,He Qiang,何强,Zhang Wu-han. 2015

[18]直播密度对常规早稻产量性状及冠层结构的影响. 方宝华,ZHANG Yuzhu,张玉烛,HE Chao,何超. 2015

[19]湖南水稻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邓文,Yang Yu,杨玉. 2013

[20]生物菌肥不同用量对稻米重金属污染的阻控效果研究. 何定国,何定荣,丁仕进.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