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超级杂交稻持续增产的茎秆维管束结构基础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彭廷 1 ; 可文静 2 ; 熊加豹 3 ; 王海彬 4 ; 韩雨恩 5 ; 孔许 6 ; 张静; 马国辉; 魏中伟; 林文雄; 潘晓华; 章秀福; 马均; 赵全志;

作者机构: 1.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

2.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3.福建农林大学

4.江西农业大学

5.中国水稻研究所

6.四川农业大学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茎秆;维管束;产量潜力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9 年 1 期

页码: 165-171

摘要: 为探究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持续增产的茎秆维管束结构基础,以具有不同产量潜力的4期超级杂交稻代表性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和Y两优900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期超级杂交稻茎秆维管束结构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产量潜力的提高,4期超级杂交稻各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目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除倒5节小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倒2节和倒3节大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外,其他节间大、小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均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随着产量潜力的增加,4期超级杂交稻的实际产量、穗粒数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第4期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较第1期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增产68. 83%,穗粒数增加87. 42%,而有效穗数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茎秆维管束结构特征与穗粒数、结实率以及产量存在正相关,而与千粒质量存在负相关,特别是上部茎节间小维管束和基部茎节间大维管束结构特征显著影响超级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因此,4期超级杂交稻上部茎节间小维管束结构特征以及基部节间大维管束结构特征的改善是保证超级杂交稻产量潜力不断提高、穗大粒多和结实率正常的前提.

  • 相关文献

[1]超级杂交稻茎秆形态结构及其与抗倒性的关系研究(英文). 邵平,王燚,魏中伟,王晓玲,马国辉. 2017

[2]超级杂交稻茎秆形态结构及其与抗倒性的关系研究. 邵平,王燚,魏中伟,王晓玲,马国辉. 2017

[3]单产15.0t/hm2的超级稻"四良"配套技术体系研究. 李建武,ZHANG Yuzhu,张玉烛,WU Jun. 2015

[4]不同口感辣椒果实结构比较. 刘周斌,汤冰倩. 2019

[5]同源四倍体籼粳亚种间杂种第一代的产量潜力研究. 李新奇,李玉峰. 2011

[6]第3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策略探讨. 李新奇,黄群策. 2020

[7]数字植物:科学内涵、瓶颈及发展策略. 朱新广,常天根,宋青峰,常硕其,王重荣,张国庆,郭亚,周少川. 2020

[8]水稻倒伏研究现状. 马国辉. 2004

[9]叶鞘对杂交水稻茎秆抗倒能力的影响研究. 金文雨,张玉烛,魏中伟. 2021

[10]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光合功能. 萧浪涛,罗孝和,李合松,吴成春,康朵兰,史齐. 2007

[11]利用四价抗病基因提高超级杂交稻的抗性. 许新萍,肖国樱,袁隆平,李宝健. 2006

[12]超级杂交稻培矮64S/E32根系特征初步观察分析. . 2002

[13]培矮64S/9311花遇标准研究. 廖翠猛,周宗岳,帅国元. 2000

[14]超级稻先锋组合在长沙与三亚的栽培特性比较研究. 杨峰,熊绪让,谢兵,白德朗. 2010

[15]溆浦超级杂交稻亩产过900kg的根际微生物特点及高产栽培措施. 袁隆平,舒友林. 2014

[16]超级杂交稻生理生态特性及高产稳产栽培调控的研究进展. 马国辉,青先国. 2011

[17]超级杂交稻模式组合的形态学优势分析. 袁隆平,蔡义东,陈立云. 2005

[18]热带生态区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青先国,袁隆平. 2008

[19]应用SSR分子标记鉴定超级杂交水稻组合及其纯度. 张展,熊易平,袁隆平. 2005

[20]超级杂交稻抗倒高产肥料运筹技术的数学模型研究. 马国辉.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