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耕作模式对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及收益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唐海明 1 ; 李超 1 ; 肖小平 1 ; 潘孝晨 1 ; 程凯凯 1 ; 董春华 1 ; 石丽红 1 ; 罗尊长 1 ;

作者机构: 1.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耕作;生态系统;碳汇;经济收益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215-2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耕作措施是影响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和经济收益的关键因素。为探明南方双季稻区不同耕作模式下稻田耕层土壤(0—20 cm)固碳速率和土壤碳密度、年碳汇平衡和经济收益的变化特征,开展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双季稻大田定位试验,设双季水稻翻耕+秸秆还田(C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还田(RT)、双季水稻免耕+秸秆还田(N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不还田(RTO,对照)4种耕作处理,系统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耕层土壤固碳速率和土壤碳密度、年碳汇平衡和经济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稻田耕层土壤的固碳速率变化范围为2.98—3.43 t·hm~(-2)·a~(-1),耕层土壤碳密度为29.77—34.33 t·hm~(-2),其大小顺序均表现为CT>RT>NT>RTO。不同耕作处理稻田生态系统作物的净碳固定变化范围为5.27—7.43 t·hm~(-2)·a~(-1),其大小顺序表现为CT>RT>NT>RTO;CT和RT处理土壤的净碳汇量分别比NT处理增加40.26%和3.90%。不同处理稻田生态系统物质投入的碳成本为0.03—0.85 t·hm~(-2)·a~(-1),年经济收益为7.11—8.81×10~3 CNY·hm~(-2)·a~(-1),稻田生态系统经济效益大小顺序表现为CT>RT>NT>RTO。总之,翻耕、旋耕结合秸秆还田处理均有利于提高双季稻田耕层土壤的固碳速率、碳汇效应和经济收益,是增加耕层土壤有机碳库贮量的有效措施。

  • 相关文献

[1]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和经济收益的影响. 石丽红,唐海明,文丽,程凯凯,李超,李微艳,肖小平. 2022

[2]洞庭湖地区长期施肥条件下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及收益评估. 纪雄辉,刘昭兵,石丽红,田发祥,李洪顺. 2009

[3]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崔思远,陈阜,肖小平,张海林. 2011

[4]农业措施对农田土壤碳影响研究进展. 黄光辉,李永,唐海明,张海林. 2011

[5]不同耕作措施下双季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生态服务价值. 徐尚起,汤文光,陈阜,胡清,张海林. 2009

[6]浅谈害虫管理系统中的生态学原则. 胡雅辉. 2010

[7]"种植-肉牛-有机肥-种植"模式氮磷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崔新卫,吴海勇,谷雨,李明德,吴金水,肖和艾,杨曾平. 2016

[8]“种植-肉牛-有机肥-种植”模式氮磷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崔新卫,吴海勇,谷雨,李明德,吴金水,肖和艾,杨曾平. 2016

[9]赤泥与猪粪配施对水稻生理特性和镉吸收效果的影响. 廖育林,Luo Lin,罗琳,Chen Xu. 2012

[10]五年定位试验钾肥用量对双季稻产量和施钾效应的影响. 鲁艳红,Liao Yulin,廖育林. 2012

[11]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彭选明,庞伯良,彭伟正,庞爱军. 2012

[12]低镉胁迫下水稻幼苗硅—镉互作初步研究. 柳赛花,纪雄辉,Vladimir Matychenkov. 2014

[13]水稻节氮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策略及实践. 龙继锐,汤海涛. 2011

[14]新形势下长江流域稻作发展的思考. 潘孝武,Deng Hua-feng,邓华凤,He Qiang,何强,Zhang Wu-han. 2015

[15]直播密度对常规早稻产量性状及冠层结构的影响. 方宝华,ZHANG Yuzhu,张玉烛,HE Chao,何超. 2015

[16]湖南水稻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邓文,Yang Yu,杨玉. 2013

[17]生物菌肥不同用量对稻米重金属污染的阻控效果研究. 何定国,何定荣,丁仕进. 2014

[18]藕莲—水稻—菜薹栽培模式的研究与推广. 粟建文,童辉,胡新军,李勇奇,韩小霞. 2013

[19]选育多抗品种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李友荣,候小华,周祖铭. 2002

[20]湖南主导常规稻与引进稻品种的SSR多样性差异. 中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黎用朝,段永红,詹庆才,孙桂华,王淑红,刘勇.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