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粒形遗传的研究进展(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谢红军 1 ; 汤国华 2 ; 吴云天 3 ; 袁隆平 4 ;

作者机构: 1.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2.国家水稻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

3.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4.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水稻;粒形;遗传;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ISSN: 1009-4229

年卷期: 2009 年 05 期

页码: 1-5

摘要: 水稻籽粒性状是水稻产量构成的重要因子。反映籽粒形状的指标主要有粒长、粒宽、粒厚及长宽比,而尤以粒长最能反映籽粒形状,籽粒大小则多以千粒重计量。其中水稻粒长遗传复杂,研究结果因材料选择的不同而不同,选择籽粒粒形性状差异大的特殊材料进行研究,结论多趋向于质量性状控制,选择籽粒粒形性状差异小的材料进行研究,结论趋向于数量性状控制。关于粒宽的研究,多数研究结果表明,粒宽由多基因所控制,也有研究认为,个别品种的粒宽受单基因或主效基因所控制,显性方向因组合而不同,且存在细胞质效应。长宽比是决定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众多研究表明,谷粒长宽比在F2中基本上表现为正态分布。长宽比性状中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都很显著,以加性效应为主。关于粒厚遗传的研究结论相差不大,多数研究表明粒厚受多基因控制。大部分研究认为,粒重在F2代基本上呈正态分布,是由多基因加性效应所控制的数量性状。也有研究认为,粒重的遗传受许多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存在细胞质效应。在遗传环境中,一般认为粒重是受多基因的加性效应所控制。笔者认为,粒重的遗传不能简单的看作数量性状遗传,粒重的遗传研究结果与研究过程中选择材料的不同而不同。有些特殊材料的粒重遗传就表现为质量性状。随着水稻粒形研究的深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粒形各性状间的遗传关系。多数研究认为,粒长与长宽比、千粒重以及粒宽与粒厚、千粒重均呈正相关;粒宽与长宽比呈负相关,与粒厚呈正相关;粒厚与千粒重呈正相关。经过多年的遗传研究探索,水稻粒形遗传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某些方面仍有待加强。在水稻粒形遗传中,需拓宽粒形研究面、加强粒形遗传机制研究和对特色资源粒形遗传及潜在价值研究等。

  • 相关文献

[1]利用高密度SNP标记定位水稻粒形相关QTL. 孙志忠,孙学武,谭炎宁,余东,刘瑞芬,袁贵龙,丁佳,袁定阳. 2015

[2]水稻品种魔王谷粒形、剑叶性状和株高QTL定位. 彭伟业,孙平勇,潘素君,李魏,戴良英. 2018

[3]长粒优质香稻玉针香的基因型分析. 龚柯,孙廉平,张迎信,曹正男,赵振东,周政,赵正洪,占小登. 2020

[4]长粒优质香稻玉针香的基因型分析(英文). 龚柯,孙廉平,张迎信,曹正男,赵振东,周政,赵正洪,占小登. 2021

[5]水稻异交习性的变异,遗传及其改良:II.水稻异交习性的变异. 袁隆平. 1996

[6]水稻矮秆小粒突变体潇湘矮的特征特性及其遗传鉴定. 吴云天,曾翔,袁隆平. 2007

[7]一种水稻全包穗突变体的发现及初步分析. 朱飞舟,唐俐,陈立云,武小金. 2008

[8]香稻不育系GHS香味遗传及其杂交育种研究. 尹建英,郭武强,曾良贵,黄益国,高静,阳小虎,郭名奇. 2014

[9]水稻遗传转化方法研究与应用进展. 朱永生,连玲,蒋家焕,江敏榕,谢华安,张建福. 2017

[10]香稻不育系GHS香味遗传及其杂交育种研究(英文). 尹建英,郭武强,曾良贵,黄益国,高静,阳小虎,郭名奇. 2015

[11]水稻耐冷性QTL分析研究进展. 李小湘,刘文强. 2011

[12]湖南“九五”中稻育种的主要进展. 闵军,张黎光. 2002

[13]水稻稻瘟病菌及其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张岳平,瞿华香. 2008

[14]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 青先国,马国辉,艾治勇. 2006

[15]水稻矮源遗传研究与利用. 吴云天,曾翔,袁隆平. 2007

[16]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研究进展. 高杜娟,陈友德,李友荣. 2012

[17]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 邓华凤,张武汉,孙平勇,何强. 2013

[18]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材料104S的发现及遗传特性分析. 肖钢,官春云. 2009

[19]稻米香味研究综述. 谭伟平,肖层林. 2010

[20]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与早熟性遗传研究. 盛孝邦,段美娟.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