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频词云

张国良

简介:张国良,男,1967年出生,山西平遥人,博士,研究员。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应急预警专家。研究方向:外来入侵生物环境影响机制及生态治理。一、主持课题(主持项目6项,总经费2997万元,留所1618万元):1.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新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经费1880万元; 2.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入侵植物综合防控技术与示范”,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费367万元; 3.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948)项目“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管理体系引进与建立”,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费140万元; 4. 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外来入侵植物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费380万元; 5. 农业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监测、评估、防治技术规范”,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费104万元; 6. 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外来入侵物种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危害的评估及相关防控的法规及政策研究”,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经费126万元。 二、获奖成果(鉴定成果4项,获奖3项):1. 新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防控技术与应用,2011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 第1名 2.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生态影响和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1年11月,天津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2名 3. 长江中下游地区空心莲子草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 2009年10月, 安徽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2名。 三、专利(申请发明专利9项,已授权3项,):1. 利用紫花苜蓿替代黄顶菊的方法(ZL200910249679.6),2011年6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1名; 2. 利用籽粒苋替代黄顶菊的方法(ZL200910265407.6),2011年8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1名; 3. 水花生叶甲越冬保种繁育技术(ZL201010001110.1)2011年8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1名; 4. 利用向日葵和紫花苜蓿组合替代黄顶菊的方法(200910249678.2),2009年10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第1名; 5. 利用向日葵和多年生黑麦草组合替代黄顶菊的方法(200910265408.0),2009年11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第1名; 6. 利用沙打旺替代控制黄顶菊的方法(201010558869.x ),2010年1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第1名; 7. 利用紫穗槐替代控制黄顶菊的方法(201010558867.0),2010年1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第1名 ; 8. 黄顶菊系列染料制备工艺和用途(200910250534.9),2009年12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第2名; 9. 一种蚊香助燃剂(201010584787.2),2010年12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第2名。 四、标准(制订行业标准14项,已发布9项,通过审订5项):1. 外来昆虫风险分析技术规程 椰心叶甲(NY/T 1705-2009),2009年3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2. 外来昆虫风险分析技术规程 红棕象甲(NY/T 1706-2009),2009年3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3. 外来植物风险分析技术规程 飞机草(NY/T 1707-2009),2009年3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4. 外来草本植物普查技术规程(NY/T 1861-2010),2010年5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5.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加拿大一枝黄花(NY/T 1862-2010),2010年5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6.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飞机草(NY/T 1862-2010),2010年5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7.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紫茎泽兰(NY/T 1864-2010),2010年5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8.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薇甘菊(NY/T 1865-2010),2010年5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9.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黄顶菊(NY/T 1866-2010),2010年5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五、论文著作(主编著作4部,论文32篇,SCI 8篇,通讯作者2篇):1. 农业重大外来入侵生物,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61.5万字,第1主编; 2.. 农业重大外来入侵生物应急防控技术指南,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115.6万字,第1主编; 3. 外来物种法律法规汇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48.3万字,第2主编; 4. 农业部外来物种管理办法(草案),2010年12月完成,第1起草人 5. 外来入侵杂草黄顶菊化感效应研究进展.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0(4): 756-758,第2作者,通讯作者; 6. 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成虫3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09,31(4): 320-326,第3作者,通讯作者; 7. 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 31(1): 22-25, 第2作者; 8. 外来生物入侵预警网络平台的设计构建及初步应用,杂草科学,2007,(3):17-21, 第2作者; 9. Separation of Flavonol Glycosides from Flaveria bidentis (L.) Kuntze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10), doi:10.1016/j.seppur. 2010. 02. 012. SCI ,第3作者; 10.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Isorhamnetin 3-Sulphate from Flaveria bidentis (L.) Kuntze by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Comparing Two kinds of Solvent Systems. J. Sep. Sci. 2011, doi: 10.1002/jssc.201100554. (SCI, IF 2.632) ,第3作者。 六、研究进展:1、外来物种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综合分析、评估了39项涉及外来物种管理的国际公约、协议、指南和美国、日本等43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实施模式,以及我国防控外来物种有关政策法规,完成了“国际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政策法规分析评估报告”及“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状况评估及加强防范建议报告”,提出了我国外来物种管理立法4项原则(修正目的、明确主体、预防优先、国际接轨)和7项制度(预防与风险评估、引进许可证、检疫、监测、责任追究、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为农业部起草完成了《外来物种管理办法(草案)》,起草了《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已于201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2、外来入侵物种早期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从外来物种生态管理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外来入侵物种环境影响机制,构建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方法及监测预警技术。(1)建立了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判断标准。该指标体系准则层包括入侵性、适应性、扩散性、危害性,指标层有17个指标,包含32个关键问题,并给出了各指标参数的数量化依据;(2)利用电话网、移动通信网、Internet数据业务融合技术平台构架,实现了入侵植物调查、实时监测、数据的上报、处理、分析和预警。制定了14项外来入侵物种监测、根除、评估、治理行业技术规范及40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应急控制技术指南。 3、外来物种入侵退化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入侵种黄顶菊、水花生所引起的生态系统退化与演替规律,系统研究生境组合、胁迫、种群密度制约等群落内种间关系,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上揭示成灾机制和控制依据。(1)明确了黄顶菊传播、扩散规律,系统阐明了黄顶菊入侵“化学武器”机理和种群灾变机制。构建化学防除与麦秸覆盖、薄膜覆盖等农艺措施相结合的应急防治技术;替代控制与施肥、刈割等农措施相融合的生态修复技术;(2)应用景观生态学和集合种群物种保护学理论,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气候和农业生产特点,采取以越冬繁育和早春人工助增释放天敌技术为核心,构建了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水生型水花生和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防治陆生型水花生的技术模式。 六、研究进展:1、外来物种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综合分析、评估了39项涉及外来物种管理的国际公约、协议、指南和美国、日本等43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实施模式,以及我国防控外来物种有关政策法规,完成了“国际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政策法规分析评估报告”及“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状况评估及加强防范建议报告”,提出了我国外来物种管理立法4项原则(修正目的、明确主体、预防优先、国际接轨)和7项制度(预防与风险评估、引进许可证、检疫、监测、责任追究、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为农业部起草完成了《外来物种管理办法(草案)》,起草了《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已于201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2、外来入侵物种早期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从外来物种生态管理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外来入侵物种环境影响机制,构建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方法及监测预警技术。(1)建立了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判断标准。该指标体系准则层包括入侵性、适应性、扩散性、危害性,指标层有17个指标,包含32个关键问题,并给出了各指标参数的数量化依据;(2)利用电话网、移动通信网、Internet数据业务融合技术平台构架,实现了入侵植物调查、实时监测、数据的上报、处理、分析和预警。制定了14项外来入侵物种监测、根除、评估、治理行业技术规范及40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应急控制技术指南。 3、外来物种入侵退化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入侵种黄顶菊、水花生所引起的生态系统退化与演替规律,系统研究生境组合、胁迫、种群密度制约等群落内种间关系,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上揭示成灾机制和控制依据。(1)明确了黄顶菊传播、扩散规律,系统阐明了黄顶菊入侵“化学武器”机理和种群灾变机制。构建化学防除与麦秸覆盖、薄膜覆盖等农艺措施相结合的应急防治技术;替代控制与施肥、刈割等农措施相融合的生态修复技术;(2)应用景观生态学和集合种群物种保护学理论,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气候和农业生产特点,采取以越冬繁育和早春人工助增释放天敌技术为核心,构建了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水生型水花生和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防治陆生型水花生的技术模式。

专业领域:农业生态学 所在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发文量: 91
  • |
  • 被引量: 243
  • |
  • EI: 0
  • |
  • SCI: 0
  • |
  • 北大核心: 36
  • |
  • CSSI: 0
  • |
  • CSCD: 54

张国良,男,1967年出生,山西平遥人,博士,研究员。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应急预警专家。研究方向:外来入侵生物环境影响机制及生态治理。一、主持课题(主持项目6项,总经费2997万元,留所1618万元):1.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新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经费1880万元; 2.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入侵植物综合防控技术与示范”,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费367万元; 3.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948)项目“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管理体系引进与建立”,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费140万元; 4. 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外来入侵植物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费380万元; 5. 农业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监测、评估、防治技术规范”,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费104万元; 6. 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外来入侵物种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危害的评估及相关防控的法规及政策研究”,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经费126万元。 二、获奖成果(鉴定成果4项,获奖3项):1. 新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防控技术与应用,2011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 第1名 2.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生态影响和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1年11月,天津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2名 3. 长江中下游地区空心莲子草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 2009年10月, 安徽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2名。 三、专利(申请发明专利9项,已授权3项,):1. 利用紫花苜蓿替代黄顶菊的方法(ZL200910249679.6),2011年6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1名; 2. 利用籽粒苋替代黄顶菊的方法(ZL200910265407.6),2011年8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1名; 3. 水花生叶甲越冬保种繁育技术(ZL201010001110.1)2011年8月获国家发明专利,第1名; 4. 利用向日葵和紫花苜蓿组合替代黄顶菊的方法(200910249678.2),2009年10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第1名; 5. 利用向日葵和多年生黑麦草组合替代黄顶菊的方法(200910265408.0),2009年11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第1名; 6. 利用沙打旺替代控制黄顶菊的方法(201010558869.x ),2010年1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第1名; 7. 利用紫穗槐替代控制黄顶菊的方法(201010558867.0),2010年1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第1名 ; 8. 黄顶菊系列染料制备工艺和用途(200910250534.9),2009年12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第2名; 9. 一种蚊香助燃剂(201010584787.2),2010年12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第2名。 四、标准(制订行业标准14项,已发布9项,通过审订5项):1. 外来昆虫风险分析技术规程 椰心叶甲(NY/T 1705-2009),2009年3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2. 外来昆虫风险分析技术规程 红棕象甲(NY/T 1706-2009),2009年3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3. 外来植物风险分析技术规程 飞机草(NY/T 1707-2009),2009年3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4. 外来草本植物普查技术规程(NY/T 1861-2010),2010年5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5.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加拿大一枝黄花(NY/T 1862-2010),2010年5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6.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飞机草(NY/T 1862-2010),2010年5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7.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紫茎泽兰(NY/T 1864-2010),2010年5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8.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薇甘菊(NY/T 1865-2010),2010年5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9.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黄顶菊(NY/T 1866-2010),2010年5月农业部发布,第1名。 五、论文著作(主编著作4部,论文32篇,SCI 8篇,通讯作者2篇):1. 农业重大外来入侵生物,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61.5万字,第1主编; 2.. 农业重大外来入侵生物应急防控技术指南,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115.6万字,第1主编; 3. 外来物种法律法规汇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48.3万字,第2主编; 4. 农业部外来物种管理办法(草案),2010年12月完成,第1起草人 5. 外来入侵杂草黄顶菊化感效应研究进展.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0(4): 756-758,第2作者,通讯作者; 6. 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成虫3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09,31(4): 320-326,第3作者,通讯作者; 7. 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 31(1): 22-25, 第2作者; 8. 外来生物入侵预警网络平台的设计构建及初步应用,杂草科学,2007,(3):17-21, 第2作者; 9. Separation of Flavonol Glycosides from Flaveria bidentis (L.) Kuntze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10), doi:10.1016/j.seppur. 2010. 02. 012. SCI ,第3作者; 10.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Isorhamnetin 3-Sulphate from Flaveria bidentis (L.) Kuntze by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Comparing Two kinds of Solvent Systems. J. Sep. Sci. 2011, doi: 10.1002/jssc.201100554. (SCI, IF 2.632) ,第3作者。 六、研究进展:1、外来物种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综合分析、评估了39项涉及外来物种管理的国际公约、协议、指南和美国、日本等43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实施模式,以及我国防控外来物种有关政策法规,完成了“国际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政策法规分析评估报告”及“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状况评估及加强防范建议报告”,提出了我国外来物种管理立法4项原则(修正目的、明确主体、预防优先、国际接轨)和7项制度(预防与风险评估、引进许可证、检疫、监测、责任追究、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为农业部起草完成了《外来物种管理办法(草案)》,起草了《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已于201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2、外来入侵物种早期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从外来物种生态管理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外来入侵物种环境影响机制,构建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方法及监测预警技术。(1)建立了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判断标准。该指标体系准则层包括入侵性、适应性、扩散性、危害性,指标层有17个指标,包含32个关键问题,并给出了各指标参数的数量化依据;(2)利用电话网、移动通信网、Internet数据业务融合技术平台构架,实现了入侵植物调查、实时监测、数据的上报、处理、分析和预警。制定了14项外来入侵物种监测、根除、评估、治理行业技术规范及40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应急控制技术指南。 3、外来物种入侵退化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入侵种黄顶菊、水花生所引起的生态系统退化与演替规律,系统研究生境组合、胁迫、种群密度制约等群落内种间关系,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上揭示成灾机制和控制依据。(1)明确了黄顶菊传播、扩散规律,系统阐明了黄顶菊入侵“化学武器”机理和种群灾变机制。构建化学防除与麦秸覆盖、薄膜覆盖等农艺措施相结合的应急防治技术;替代控制与施肥、刈割等农措施相融合的生态修复技术;(2)应用景观生态学和集合种群物种保护学理论,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气候和农业生产特点,采取以越冬繁育和早春人工助增释放天敌技术为核心,构建了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水生型水花生和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防治陆生型水花生的技术模式。 六、研究进展:1、外来物种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综合分析、评估了39项涉及外来物种管理的国际公约、协议、指南和美国、日本等43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实施模式,以及我国防控外来物种有关政策法规,完成了“国际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政策法规分析评估报告”及“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状况评估及加强防范建议报告”,提出了我国外来物种管理立法4项原则(修正目的、明确主体、预防优先、国际接轨)和7项制度(预防与风险评估、引进许可证、检疫、监测、责任追究、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为农业部起草完成了《外来物种管理办法(草案)》,起草了《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已于201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2、外来入侵物种早期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从外来物种生态管理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外来入侵物种环境影响机制,构建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方法及监测预警技术。(1)建立了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判断标准。该指标体系准则层包括入侵性、适应性、扩散性、危害性,指标层有17个指标,包含32个关键问题,并给出了各指标参数的数量化依据;(2)利用电话网、移动通信网、Internet数据业务融合技术平台构架,实现了入侵植物调查、实时监测、数据的上报、处理、分析和预警。制定了14项外来入侵物种监测、根除、评估、治理行业技术规范及40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应急控制技术指南。 3、外来物种入侵退化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入侵种黄顶菊、水花生所引起的生态系统退化与演替规律,系统研究生境组合、胁迫、种群密度制约等群落内种间关系,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上揭示成灾机制和控制依据。(1)明确了黄顶菊传播、扩散规律,系统阐明了黄顶菊入侵“化学武器”机理和种群灾变机制。构建化学防除与麦秸覆盖、薄膜覆盖等农艺措施相结合的应急防治技术;替代控制与施肥、刈割等农措施相融合的生态修复技术;(2)应用景观生态学和集合种群物种保护学理论,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气候和农业生产特点,采取以越冬繁育和早春人工助增释放天敌技术为核心,构建了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水生型水花生和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防治陆生型水花生的技术模式。

研究方向

所在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主要成就

主持课题(主持项目6项,总经费2997万元,留所1618万元);获奖成果(鉴定成果4项,获奖3项);专利(申请发明专利9项,已授权3项);标准(制订行业标准14项,已发布9项,通过审订5项);论文著作(主编著作4部,论文32篇,SCI 8篇,通讯作者2篇);

教育背景

1986.09-1990.07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 学士 1994.09-1997.06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理学硕士 2002.07-2006.06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农学博士

查找成果
筛选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会议论文 ()

  • 获奖成果()

  • 专利()

资源类型=中文期刊
共0条记录

全部

  • 全部
  • 第一作者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筛选

合作成果1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