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98条记录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群落结构和活性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湖南省宁乡县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选取不施肥(CK)、全量化肥(NPK)、秸秆还田+化肥(ST)和有机肥+化肥(OM)这4种处理,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和MicroRespTM方法,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微生物量、群落结构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真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PLFA含量均表现为OM>ST>NPK>CK;PLFA主成分分析表明,相比CK处理,NPK、ST和OM处理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均发生了改变,特别是ST和OM处理变化更为显著.MicroRespTM结果表明,相比CK处理(1.28μg·h~(-1)),OM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平均利用率最高(1.81μg·h~(-1)),ST处理(1.19μg·h~(-1))次之,NPK处理(0.95μg·h~(-1))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的偏好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当碳源底物为酮戊二酸、半乳糖和赖氨酸时,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差异十分明显.因此,长期化肥配合秸秆还田或配施有机肥显著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活性,对于培肥地力和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极为重要.

关键词: 水稻土 长期施肥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MicroRespT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烫方式对百合褐变内源酶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龙山百合为实验材料,采用沸水热烫和蒸汽热烫两种方式,研究热烫处理方式对百合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鲜百合PPO活力较POD活力高,其中厚外片(thick outer,TKO)PPO活力最高,薄内片(thin inner,TNI)最低;薄外片(thin outer,TNO)POD活力最高,TNI最低。两种热烫处理方式均可以有效抑制百合PPO与POD活力,并对其交叉横截面微观结构及近轴面表面微观结构产生影响。在沸水与蒸汽两种热烫处理条件下,百合TNO与TNI的PPO在热烫时间超过30 s后即失去活力,POD在热烫时间超过60 s后失去活力;百合TKO与厚内片的PPO在热烫时间超过60 s后失去活力,POD在热烫时间超过120 s后失去活力。百合片经热烫后,其内部淀粉颗粒发生糊化,光滑结构表面逐渐变得粗糙,颗粒间界面变得模糊;且热烫时间越长,糊化程度越高,当热烫时间为3 min时,百合片内部淀粉颗粒完全糊化。百合近轴面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气孔器结构,经热烫后的百合片表面出现了膜状和颗粒状的结构。热烫也可以使百合片表面更加平整光滑。

关键词: 百合 热烫 褐变 内源酶 微观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过程中鲊鱼的细菌群落动态和品质特征变化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传统固态发酵鲊鱼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结构演变规律及自然发酵本质,采用Ill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酵0~180 d共10个时间点的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同时对其质构特征、氨基酸组分、脂肪酸组分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发酵阶段,包含10个门类群、30个纲类群、60个目类群、90个科类群、130个属类群。在发酵初期(0~10 d),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相对丰度大于0.1%的科水平达40多个,其优势菌为葡葡萄球菌科(Staphylococcaceae)(48%)、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9.46%)、餐古菌科(Cenarchaeaceae)(5.57%)、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2.1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10~50 d),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相对丰度值由0.017%上升为1.35%,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由0.018%上升为0.88%,明串珠菌科(Leuconostocaceae)由0.0%上升为0.61%,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由0.002%上升为0.32%,莫拉菌科(Moraxellaceae)由0.006%上升为0.31%;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海洋螺菌科(Oceanospirillaceae)、假交替单胞菌科(Pseudoalteromonadaceae)、交替单胞菌科(Alteromonadaceae)等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快速下降,餐古菌科(Cenarchaeaceae)下降为零,其优势菌转变为葡萄球菌、肠球菌和乳酸类细菌。另外,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在发酵50 d后有快速生长的趋势,对发酵有不利影响。同时发现质构指标、氨基酸组分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显下降趋势,并与时间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负相关。因此,发酵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 鲊鱼 固态发酵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动态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卷叶突变体基因shallot like1-Fuhui673鉴定、克隆与序列分析

科学通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片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其形态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弱.叶片适度卷曲可以使叶片保持直立,改善群体内部透光状况,提高光能利用率,进而提高水稻产量.本研究通过Co60-γ辐照诱变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673,获得一个卷叶突变体,命名为sll1-fh673(shallot-like1 from Fuhui673).经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突变体sll1-fh673卷叶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结合混合群体(BSA)和隐性群体(RCA)分离分析法,将该基因ssl1-fh673精细定位于水稻第9染色体的inD el标记Ri9-20与Ri9-7之间52 kb的区域内.测序结果表明,sll1-fh673(LOC_Os09g23200)的核苷酸序列在第1个外显子第447 bp处由C替换为A,447 bp后缺失5个碱基,导致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从第148位起发生改变并移码,造成蛋白功能异常.因此,推测sll1-fh673是SLL1的新等位基因,该新等位基因的挖掘丰富了SLL1基因的等位资源,有助于深入研究叶片卷曲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水稻 卷叶 sll1-fh673 图位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IS数字模组作为核辐射环境监控及报警设备的可用性研究

核动力工程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CMOS图像传感器(CIS)数字模组在核事故工况下作为监控及辐射预警设备的可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对样品实时采集的彩色图像和暗图像的色度及灰度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其辐射损伤及干扰机理,讨论CIS数字模组作为核事故工况下的监控及辐射报警设备的可用性。研究证明,CIS数字模组在低剂量率短时间辐射环境中,能保持较好的监控画面质量,其暗图像噪声与所监控环境的辐射场强度相关。

关键词: CIS数字模组 核事故 辐射报警 可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果实衰老与线粒体内能量和酚类代谢的关系

中国食品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红地球"葡萄衰老与能量代谢和酚类代谢的关系。采后葡萄经钙联合涂膜处理(在质量分数0.2%Ca Cl2和1%壳聚糖中浸泡20 min),低温(4±0.5)℃贮藏,定期测定果肉的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含量,能荷(EC),果肉组织的线粒体蛋白含量,线粒体H~+-ATPase酶、线粒体Ca~(2+)-ATPase酶、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CO)代谢酶活,果肉组织的内源性抗氧化物质总酚、类黄酮、花色苷、单宁、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抗氧化能力,铁还原能力;以清水浸泡处理为对照。结果显示:(1)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葡萄果肉组织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升高,线粒体蛋白和能量代谢酶活下降,能量水平和能荷下降,内源性抗氧化物质总酚、类黄酮、花色苷、单宁和叶绿素下降,果肉组织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铁还原性下降。(2)涂膜处理显著缓解果肉膜透性和MDA含量的上升(P<0.05),显著缓解贮藏中、后期线粒体蛋白含量、H~+-ATPase、Ca~(2+)-ATPase和CCO酶活的下降(P<0.05),显著缓解中期SDH酶活的下降(P<0.05),显著缓解中、后期总酚、单宁和叶绿素a含量(P<0.05)的下降,显著缓解抗氧化能力及铁还原能力的下降(P<0.05)。(3)果实组织MDA含量和膜透性与线粒体蛋白量、能量代谢酶活、能量水平和能荷、酚类物质、抗氧化能力和铁还原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0.987~-0.932,P<0.01)。葡萄果实采后贮藏期的衰老劣变与线粒体蛋白含量,果肉组织能量代谢酶活,能量水平和能荷,内源性抗氧化物质,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密切相关;细胞膜脂过氧化增加,细胞结构被破坏,膜透性增加。涂膜处理能延缓葡萄果实衰老劣变。

关键词: 葡萄 衰老 能量代谢 酚类物质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儿茶酸复合涂膜对辣椒采后保鲜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原儿茶酸与乳化剂吐温-20制成复合保鲜剂,以浸泡时间、贮藏温度、原儿茶酸质量浓度和吐温-20体积分数为因素进行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因素组合浸泡涂膜对湘研5号椒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2.5 min、贮藏温度10℃、125 mg/L原儿茶酸、体积分数0.02%吐温-20组合处理21 d后,优化处理组质量损失率与空白对照组(CK1组)和阳性对照组(CK2组,使用保鲜剂NW20)相比分别低了41.98%、15.74%,呈显著性差异(P<0.05);腐烂率与CK1组和CK2组相比分别降低了70.39%、20.09%,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原儿茶酸保鲜剂处理可以降低辣椒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延缓VC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有效抑制丙二醛含量、多酚氧化酶活力的上升,提高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原儿茶酸保鲜剂处理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CK1组(P<0.05),表明原儿茶酸保鲜剂处理可以延缓辣椒采后的衰老,有效延长辣椒的保藏期,对辣椒采后贮藏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关键词: 湘研5号椒 原儿茶酸 吐温-20 保鲜 复合涂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湘西椪柑籽主要营养组分的定量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湘西椪柑籽中的氨基酸、脂肪酸、主要化学成分以及矿物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籽内氨基酸总量为12.173 g/100 g,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2.56 g/100 g);经气相色谱检测,索氏提取油中油酸占30.88%,亚油酸占26.11%,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高达70.43%;籽粉中粗蛋白含量为23.56%~25.48%,总糖含量为10.65%~12.39%;样品中的Ca、Mg、K、Fe等矿物元素含量也较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为湘西椪柑籽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湘西椪柑籽 营养组分 定量 研究分析 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枣果活性成分及抗氧化特性比较

中国食品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我国6种枣果中多酚物质、三萜酸、环核苷酸、VC、α-生育酚与β-胡萝卜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其抗氧化能力,探究枣果抗氧化能力与抗氧化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枣果的上述活性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木枣的总酚、总黄酮、单酚类物质(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香草酸、咖啡酸和丁香酸)含量均最高,枣果的总酚与其FRAP值及清除ABTS·+能力显著相关,丁香酸含量与清除·DPPH能力存在显著相关,而其余酚类物质均与枣果的抗氧化特性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哈密大枣中α-生育酚、β-胡萝卜素、c AM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枣果;金丝小枣中c GMP含量显著高于其余5种枣果;除梨枣外,其余枣果的桦木酸含量最高,齐墩果酸次之,熊果酸含量最低。

关键词: 多酚 抗氧化 三萜酸 环核苷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茸毛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理功能

科学通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茸毛作为植物抵御自然灾害的一道天然屏障,对于抵御紫外线辐射、病原菌侵袭、食草动物取食及水分过度蒸腾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不同植物体茸毛的形成受多类型、多基因共同调控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在拟南芥中茸毛的形成调控还存在一系列的竞争机制对基因的活性进行促进和抑制.茸毛在发育过程中还能够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如对光的反射和光量子辐射拦截,叶片的热量平衡,水分蒸发和气体交换等.而且茸毛对农作物种植和生产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参考意义.本文综述并分析了近年来植物体茸毛形成相关基因调控以及茸毛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阐明茸毛形成相关基因调控植物体茸毛形成的机制以及茸毛在环境相互交互过程中各种生理生化特点,为进一步开展茸毛基因挖掘及其功能特性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植物 茸毛 水分蒸腾 热量平衡 气体交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