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免耕(模糊匹配)
23条记录
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南方典型双季稻田,研究不同的稻草还田方式对土壤不同层次有机碳的积累、表土碳密度、C/N比值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稻草还田和耕作处理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不同稻草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和C/N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3个稻草还田处理0~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不还田对照,其中,以高桩免耕处理最高,比无草翻耕处理提高13.8%(P<0.01);5~10 cm土层表现为高桩翻耕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加幅度为1.39~1.66 g kg-1;10~15 cm为翻耕处理(包括稻草不还田和还田)显著高于各免耕处理;稻草翻耕处理(0~15 cm)的耕层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南方双季稻田采取稻草翻耕还田方式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汇。

关键词: 双季稻 稻草还田 免耕 翻耕 有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轮耕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南方稻田连续免耕存在的有机碳表层富集现象,进行土壤轮耕效应的初步研究。【方法】试验选择双季稻区连续免耕7年稻田,研究了轮耕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对等质量法计算的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结果】长期免耕后,翻耕、旋耕降低了表层0—5cm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下层5—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而降低了耕层土壤有机碳层化率;而翻耕、旋耕后免耕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于翻耕、旋耕分别呈相反的趋势。2006—2009年表层600Mg·hm-2土壤有机碳储量均以长期免耕最高。长期免耕后,翻耕、旋耕秸秆还田会提高下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耕层2550Mg·hm-2土壤有机碳的累积;而翻耕、旋耕后免耕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较翻耕、旋耕有所降低。【结论】长期免耕后,连续免耕秸秆还田会增加表层600Mg·hm-2土壤有机碳储量;而翻耕、旋耕秸秆还田会提高下层土壤有机碳储量。

关键词: 免耕 轮耕 有机碳 等质量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轮耕对双季稻田土壤结构及水贮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针对南方稻田长期免耕存在的耕层变浅、下层土壤紧实等问题,进行了土壤轮耕效应的研究。试验选择双季稻区连续7a免耕稻田,2006年4月设置免耕、翻耕和旋耕3种耕作处理。2007年4月将翻耕、旋耕稻田一半免耕,剩下一半继续翻耕、旋耕。每年早稻和晚稻采用同一耕作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免耕表层0~5cm土壤体积质量呈降低趋势,而下层10~20cm呈增加趋势。翻耕、旋耕相对于长期免耕能够有效降低下层土壤体积质量,同时,提高下层毛管孔隙度。翻耕、旋耕后免耕下层土壤体积质量呈增加趋势,而毛管孔隙度呈降低趋势。长期免耕后,翻耕、旋耕能够有效增加耕层(0~20cm)土壤水贮量,特别是在土壤含水率偏低时尤为显著,2007年翻耕、旋耕较长期免耕分别高了12.9%和20.7%,而翻耕、旋耕后免耕呈降低趋势。研究还显示,各轮耕耕层土壤质量含水率与体积质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毛管孔隙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总之,长期免耕后,翻耕、旋耕措施通过改变耕层土壤结构,进而提高稻田土壤水贮量。

关键词: 毛管孔 土壤水 水贮量 免耕 轮耕 体积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耕对水稻根系生长及根际环境的影响Ⅳ免耕栽培对水稻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阐明水稻免耕栽培条件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以‘金优25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水稻在免耕、常耕、分根栽培3种栽培条件下水稻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的蛋白酶、脲酶、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在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常耕栽培稻田土壤蛋白酶、脲酶、淀粉酶活性高于免耕栽培。常耕栽培稻田土壤物质降解与养分转化的能力好于免耕栽培稻田。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土壤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高桩还田免耕抛栽晚稻肥料运筹效应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高桩还田免耕抛栽晚稻条件下养分运筹效应,结果表明:(1)降低基蘖肥比例,适当增加施肥次数和增加后期穗粒肥比例,有利于土壤养分持续稳定供应、晚稻稳健生长发育及产量提高。(2)同等肥料养分投入情况下,只要肥料运筹合理,就目前施肥水平,氮肥仍有适当减量施用的空间(。3)分次施肥有利于好氧细菌、厌氧细菌和放线菌的生存繁殖,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土壤中纤维素酶活性和加速还田新鲜秸秆矿化。

关键词: 稻草还田 高桩 免耕 抛秧 肥料运筹 晚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晚稻田土壤供肥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研究了稻草翻压和稻草覆盖免耕2种不同还田方式对晚稻田土壤供肥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翻压和稻草覆盖免耕,在晚稻移栽后18 d内与禾苗争氮作用都不明显,但在18 d后存在明显差异,稻草覆盖免耕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比稻草翻压高,土壤供氮能力强,有利于晚稻分蘖成穗;二种方式稻草还田的供钾效果十分明显,比较而言,稻草覆盖免耕处理土壤供钾性能较稻草翻压稳定持久,其供钾强度变化趋势同水稻吸钾规律大致相同,有利于水稻对钾的吸收,减少钾素流失。

关键词: 稻草还田 免耕 晚稻 土壤供肥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耕条件下农田休闲期直立作物残茬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直立作物残茬防治农田土壤风蚀发生的机理,该文利用风洞试验和野外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壤免耕条件下直立作物残茬对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风洞试验研究表明:翻耕土壤地表风速、土壤风蚀侵蚀率均比免耕土壤高,而地表粗糙度免耕明显高于翻耕。在同样风速条件下,翻耕地土壤风蚀侵蚀率是免耕地的3~8.2倍,且随免耕年限的增加,土壤风蚀侵蚀率呈现递减的趋势。留有不同直立作物残茬免耕土壤地表粗糙度草谷子>草玉米>莜麦>油菜,土壤风蚀侵蚀率呈现相反的趋势,地表粗糙度越大,风蚀侵蚀率越小。野外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直立作物残茬对裸露农田的保护作用草谷子>莜麦>草玉米>油菜。风洞试验与野外观测具有相似的试验结论,因此,风洞试验方法可作为测定农田土壤抗风蚀能力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 风蚀 直立作物残茬 免耕 风洞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措施对长期免耕双季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南方稻田长期免耕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选择湖南省双季稻区连续7年免耕稻田,进行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土壤碳库影响的研究,以期为建立合理的轮耕周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20 cm平均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均为旋耕>连续免耕>翻耕。与连续免耕相比,旋耕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比连续免耕提高了5.08%),翻耕则会促进土壤活性有机碳分解(比连续免耕降低了2.73%)。晚稻收获时0~20 cm平均碳库管理指数也表现为旋耕>连续免耕>翻耕,其中翻耕使碳库管理指数整体上显著降低(比连续免耕降低了21.7%);旋耕略有提高(比连续免耕提高了3.9%),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总之,与连续免耕相比,翻耕可促进土壤活性有机碳分解,进而显著降低碳库管理指数;但旋耕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免耕 轮耕 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双季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快速清茬免耕栽培水稻的土壤特性和根系生长特性

中国农业气象 2006 CSCD

摘要:通过免耕和非免耕稻田中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和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特性的试验观测,研究了快速清茬免耕栽培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常年连作免耕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增强土壤持水保肥能力;而且免耕田耕作层有机质、全N、全P、有效K、速效P、有效N含量均高于翻耕对照,但是Zn和全K低于对照。免耕栽培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和在土壤中的分布,同时免耕大幅度提高水稻根系的吸收活力。

关键词: 水稻 清茬 免耕 土壤 根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无踪对稻茬再生苗的控制效果

湖南农业科学 2004 CSCD

摘要:对使用克无踪控制稻茬再生苗发生进行了试验,并对影响灭茬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克无踪对稻茬再生苗有明显控制效果。同时,喷施克无踪时加适量氯化钾,药后24h及时灌水淹灭稻茬和晴天施药时选择傍晚或早晨施药,均能提高克无踪的灭茬效果。

关键词: 克无踪 稻茬再生苗 防效 免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