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85条记录
脱支和反复湿热处理对苦荞抗性淀粉含量和理化特性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普鲁兰酶(PUL)去除苦荞淀粉支链,进行多次湿热处理(HMT),探究PUL用量和HMT次数对苦荞全粉中抗性淀粉含量以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UL、HMT和PUL-HMT均能增加苦荞抗性淀粉含量,其中PUL用量10U/g、HMT 2次效果最佳,抗性淀粉含量从4.74%增加到13.38%。经过PUL-HMT,苦荞粉表面由光滑变凹凸状,晶型结构发生变化,从A型变为A+V型,相对结晶度和热焓值下降,红外光谱表明,淀粉内部短程有序结构轻微改变。去支化和HMT能有效改变苦荞粉理化性质,增加抗性淀粉含量,其中PUL10-HMT2的处理方法能得到更加理想的高抗性淀粉苦荞材料。

关键词: 苦荞 普鲁兰酶 湿热处理 抗性淀粉 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水剂施用对植烟紫色土的改良效应及烤烟品质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紫色土烟田的土壤性能,减少季节性干旱对烟叶生长的影响,以云烟87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保水剂施用量(0,30,60,90 kg/hm~2)对湖南衡南县紫色土烟田土壤理化性质和烤烟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有效地抑制了紫色土植烟土壤的水分流失,且抑制作用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显著降低土壤容重(p<0.05),降低幅度为8.44%~11.62%,显著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增加幅度为28.65%~33.82%,提高了土壤通气性,有利于烟株生长发育;施用保水剂提高了烤烟的综合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烟叶中糖碱比1.03~3.50,显著降低烟碱含量0.14~0.42百分点,60kg/hm~2保水剂处理烤烟增产374.70kg/hm~2,上等烟比例提高4.66百分点,效果最佳。因此,本研究区植烟紫色土以60 kg/hm~2的保水剂用量最为适宜。

关键词: 紫色土 保水剂 土壤孔隙 烟叶 烤烟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积累及耐受镉和砷的分子机制与育种实践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农田镉、砷污染日益严重,导致稻米镉、砷超标事件时有发生。稻米是全球约一半人口的主粮,也是人体从食物中摄入镉和砷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镉和砷被水稻吸收后,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在人体内积累,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减少镉、砷在稻米中的积累成为保障我国粮食质量安全和促进水稻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水稻对镉和砷的累积机制,在此基础上培育镉、砷低积累水稻品种,是解决稻米镉和砷超标最经济的方法,对实现污染农田的稻米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农田镉和砷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有效性,阐述了水稻吸收、转运镉和砷的分子机制,以及镉、砷耐受机制,概述了镉、砷低积累水稻育种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减少水稻籽粒镉、砷含量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低积累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优化的辣椒尖孢炭疽菌遗传转化体系

植物病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辣椒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侵染引起的炭疽病是辣椒生产中最具有破坏性的真菌病害,严重影响辣椒的品质和产量。本研究以辣椒尖孢炭疽病菌HHDL02为对象,采用1 mol·L-1 NH4Cl 2%的酶裂解液裂解分生孢子萌发2 h的芽管,裂解2~3 h可以高效制备原生质体,结合PEG介导转化法成功将GFP基因导入,其转化菌株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分生孢子形态、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产孢量和致病性与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差异,且后代荧光信号遗传稳定。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适合辣椒尖孢炭疽菌遗传操作,有助于其致病机理的研究。

关键词: 辣椒尖孢炭疽菌 PEG介导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 芽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药剂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自2017年以来,湖南省多花黄精上发生了一种叶部病害,为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拟筛选出适宜的防治药剂。【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叶进行分离纯化,经形态学观察,基于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肌蛋白(ACT)、几丁质合成酶(CHS-1)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PDH)多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以及柯赫氏法则验证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通过组织分离法在湖南省4个多花黄精种植苗圃的带病黄精叶片上分离到16株形态一致的菌株,通过对菌株菌落形态和培养特征观察确认其为炭疽菌。对其中的菌株CLHJY4-3进行分子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白蜡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通过致病性测定,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该病原菌菌丝平均生长速率为1.1 cm/d。分生孢子长18.4~25.0μm,宽3.9~5.3μm;刚毛深褐色,具2~3隔,长79~107μm。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5种药剂中,咪鲜胺对该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031μg/mL,其次为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EC50分别为0.049和0.252μg/mL。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差,EC50分别为2.911和1.763μg/mL。【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湖南多花黄精叶斑病为炭疽病,病原为白蜡树炭疽菌,并筛选到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为对该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

关键词: 炭疽菌 多花黄精 系统发育分析 柯赫氏法则 杀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诱抗剂PQQ对纹枯病的田间防效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物活性物质诱导增强水稻抗病性是实现水稻病害绿色防控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抗病品种高品6、感病品种Lemont为材料,对诱抗剂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quinone,PQQ)喷雾处理使用剂量(1μmol/L,P1;2μmol/L,P2)、施药时期(分蘖始期,I;分蘖末期,E;孕穗中期,M;全生育期,W)及其对纹枯病的防效与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喷施不同剂量PQQ后,对抗、感纹枯病品种均具有一定的防病和增产作用。感病品种Lemont和抗病品种高品6分别以W-P2和W-P1处理对纹枯病的控制作用最佳,其末次调查的相对防效依次为48.37%和46.13%;对应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最高,分别为6.34、4.81 t/hm~2和9.51、7.68 t/hm~2。此外,喷施PQQ还有助于改善稻米加工(糙米率、整精米率)、外观(垩白粒率、垩白度)及蒸煮食味(胶稠度)品质,但对稻米的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绝大多数不明显。

关键词: 吡咯喹啉醌 水稻纹枯病 诱导抗病性 相对防效 产量 米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生产力与多样性关系探讨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喀斯特峰丛洼地生产力变化规律及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广西喀斯特峰丛洼地灌木林、次生林、原生林3种典型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7年3次木本植物调查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三类植被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动态变化及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随着时间推移,次生林和原生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逐年增加,且次生林增幅更大,灌木林生物量随时间推移,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导致整个10年间平均生产力仅为0.09 Mg·hm-2·a-1。(2)10年间来重要值前10的物种,灌木林除了小叶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和小巴豆(Croton tiglium)生产力增加,其余物种均减少,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降幅最大;次生林除了杜茎山(Maesa japonica)生产力小幅度降低,其余物种生产力均增加;原生林重要值排名前10的物种生产力全部增加,其中白毛长叶紫珠(Callicarpa longifolia)增幅最大。(3)灌木林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呈负相关,与结构多样性呈正相关;次生林生产力与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Simpson指数呈正相关,与物种Pielou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与结构Pielou均匀度指数和林分密度呈正相关,与结构Shannon-Wiener指数呈负相关,与结构Simpson指数无相关性;原生林生产力与物种Simpson指数、物种Pielou均匀度指数、结构Shannon-Wiener指数和结构Pielou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与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Simpson指数和林分密度无相关性。研究认为,不同植被类型在恢复过程中灌木林生物多样性对生产力的作用最大。综上,在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提高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对提高森林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产力 物种多样性 结构多样性 植被类型 喀斯特生态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回顾及持续发展对策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通过近50 a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与实践,先后形成了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体系及机械化制种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批具有生态优势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规模与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尚存在制种组织管理模式欠规范、基地建设速度较慢、新技术推广迟缓,制种技术实施不及时、制种产量与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确保中国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政企协调配合共同建设具有高标准农田与先进设施设备的专业化制种基地;严格实施种业企业基地准入制,完善制种经纪人资质管理;加强新组合制种技术研究,加快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进一步规范制种风险保险。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产业 基地管理 机械化制种 制种保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的雌性不育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雌性不育是由水稻雌性器官发育异常引起的不育.随着生物技术及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对雌性不育的研究已从细胞学水平过渡到对分子机理的探索.科研工作者不断挖掘新的水稻雌性不育突变体,也定位和克隆到一些水稻雌配子发育相关基因.由于雌配子体发育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水稻雌配子发育调控网络中的分子机理研究还有所欠缺.本研究通过水稻雌性不育的突变类型、雌性器官发育异常导致的基因突变,描述了水稻雌性不育的发生机理及雌性不育突变材料在机械化制种中的应用,为雌性不育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雌性不育 分子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C-MS与电子鼻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不同品种桂花浸膏的挥发性成分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电子鼻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品种桂花浸膏挥发性成分和整体气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MS检测到4种桂花浸膏中共65种,8大类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28种、酮类6种、醛类4种、酚类4种、酸类4种、烷烃类5种、酯类8种、其他类物质6种,其中醇类、酮类和酯类是桂花浸膏挥发性成分的主要贡献物质。GC-MS Venn图和聚类热图表明,4种桂花浸膏中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显著差异。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确定了4种桂花浸膏的9种差异性特征挥发成分,分别为正四十烷、氟丙酸、二氢-β-紫罗兰醇、二十八烷醇、棕榈酸、醋酸(9Z,12E)-9,12-四环戊二烯、2,3-二甲基环己醇、二氢-β-紫罗兰酮和豆甾醇。电子鼻结果显示,W2W、W2S、W1W、W1S、W5S是区分不同桂花浸膏气味的主要传感器。4种桂花浸膏的整体气味区分度较好,浏阳金桂和浏阳银桂浸膏挥发性成分更为接近,咸宁金桂和浏阳丹桂浸膏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这与GC-MS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挥发性成分对不同品种的桂花浸膏区分判别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桂花浸膏 挥发性成分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化学计量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