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SCI(精确检索)
9条记录
湖南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

经济地理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以传统农区湖南省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空间集聚分析、时序变化趋势分析等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1986-2016年湖南省县域典型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演变过程、格局及阶段性特征,从环境基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探讨种植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6-2016年湖南省共出现29种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有83个县市区进行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调整,主要调整方向为降低主粮作物的种植比例,增加经济作物和蔬菜类作物种植比例,类型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②从县域尺度上看,1986-2016年湖南省作物种植比例呈显著减少趋势的主要是早稻、晚稻;种植比例呈显著增加趋势的主要是中稻、蔬菜和油料,种植类型格局调整为中稻、玉米、蔬菜和油料等作物共存的种植类型格局.③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化是区域自然环境基础与外部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交互影响的结果.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通过作物价格差异、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地区种植面积,助推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增加;科技进步通过农业技术推动地区种植面积增加;农业政策通过宏观调控与加大农业投入保证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环境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地区种植面积与规模;气候变化通过干预农户对作物种植类型与种植面积的选择,从而影响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

关键词: 农作物种植结构 农业科技 市场需求 粮食安全 气候变化 劳动力价格 湖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30年来长株潭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变及优化对策

经济地理 2020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综合运用空间集聚分析、时序变化分析等方法,结合GIS技术从种植结构类型以及种植比例变化两个方面对近30年来长株潭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变化过程、格局与调控路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共出现12种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且有22个县市区转变了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区域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由单一的双水稻型向多元化的作物种植结构转变。②种植比例变化较大,双季水稻种植比例降幅最大,而蔬菜的种植比例增幅最大。1987年共有3种作物存在显著的HH集聚特征,其中双季水稻、油料出现了高值聚集区的连片分布;而2016年共有4种作物存在HH集聚特征,其中双季水稻、油料、蔬菜出现了高值聚集区的连片分布。文章认为,长株潭地区未来可通过减少单一型增加组合类型,实现组合型内部元素多样化,在保证水稻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提升带有地方特色的作物种植比例等方面进行调整与优化。

关键词: 农作物种植结构 粮食安全 调控路径 特色作物 长株潭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30年来洞庭湖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研究多熟制水稻面积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对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Nich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了洞庭湖地区1987-2017年一季稻和双季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动态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30年来,位于丘岗山地区的一季稻面积比例大于中部平原地区,整体呈上升的变化趋势;武陵区、沅江市等地在2007-2017年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2)1987-2002年间一季稻和双季稻面积相对变化率呈西高东低的梯度型变化模式;2002-2017年间一季稻呈高-低-高的条带状变化模式,双季稻呈北高南低的变化发展模式.(3)1987年和2017年地理探测模型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工业从业人员、农业从业人员、农林牧渔总产值对水稻面积影响程度不断加深.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稻面积 时空动态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洞庭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省休闲农庄空间分布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湖南省星级休闲农庄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其分布规律,以期为区域规划与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以湖南省内971个评定的星级农庄为样本,运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及核密度估算等方法进行空间分布类型及均衡程度测度;运用缓冲区与叠加分析,进行农庄相对于主要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测度。[结果](1)湖南省星级休闲农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东密西疏,区域集聚"特征;(2)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市州区域分布较不均衡,具有围绕市州中心城市集聚分布的特征;(3)形成了长株潭地区和湘南郴州地区2个高密度热点区,与湘南衡阳地区、湘中娄底地区2个次热点区;(4)星级农庄主要分布在距市州中心城市90km范围内。[结论]湖南省休闲农业星级农庄发展已经达到了集聚程度,但发展较不均衡,表明湖南省的休闲农业发展水平东部明显高于西部,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将湖南省休闲农业划分为长株潭、湘南、湘中南、湘北、湘西5个休闲农业发展区域。

关键词: 休闲农庄 空间分布 休闲农业 集聚 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借鉴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湖南省农学会赴台农业考察团采取现场参观、访问、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台湾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与特点进行了重点考察,试图通过从更新发展理念、完善涉农政策法律、健全农业合作组织、设立农业基金和健全金融组织机构、积极打造产学研展示平台等方面剖析台湾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与特点,从而据此提出湖南农业由低端性生产型产业向高端性创造型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台湾 现代农业 考察 经验 湖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

环境科学研究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探索减少稻田氮磷流失的有效耕作措施,以南方典型黄壤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连续7 a(2008—2014年)秸秆还田(RFS)替代38.7%的N、40.8%的P2O5和42.7%的K2O晚稻化肥投入与常规化肥(RF)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地表径流中ρ(TN)、ρ(NH4+-N)、ρ(NO3--N)、ρ(TP)、ρ(DP)(DP为溶解态总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不仅可从源头上减少晚稻化肥投入,还可降低稻田径流液中氮、磷养分含量,分别使TN和TP流失量减少12.6%、9.7%;氮流失主要以DIN(可溶性无机氮)为主,DIN/TN(DIN输出量在TN输出量中所占比例)为66.2%~70.8%;磷流失主要以DP(可溶性磷酸盐)为主,DP/TP(DP输出量在TP输出量中所占比例)为60.1%~65.9%;秸秆还田处理下早稻较常规化肥处理有增产趋势,增幅为4.5%~10.1%,晚稻有减产风险,但减产差异不显著,平均减幅为6.3%.因此,秸秆长期还田是一种秸秆资源有效利用和节肥增效减失的耕作方式.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水稻产量 养分 径流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沙“大而全”“小而精”休闲农庄发展辨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长沙休闲农庄在发展成效喜人的背后,也存在特色不明显、缺乏创意与文化特质、项目雷同与低水平重复建设等主要问题,特别是随着个别"大而全"休闲农庄的解体,引发了长沙"大而全""小而精"休闲农庄发展模式与建设规模等级的大讨论。研究认为休闲农庄建设规模等级要根据投资经营主体的综合实力来确定,要切合实际,并且不同规模等级的休闲农庄对应相应的目标市场及消费群体,都是休闲农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从农庄投资经营主体角度提出了选址要科学合理、顶层设计要具有前瞻性与特色、农庄要依规建设并突出再创新、用足用活用好支农惠农相关政策等四大对策措施;最后从建设规模、投资规模等方面提出了长沙五种规模等级休闲农庄的建设标准。

关键词: 休闲农庄 投资经营主体 规模 建设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双季稻生产的可能影响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基于长江中游地区50个气象台站自1960年以来的历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1960—2009及1960—1984、1985—2009年3个不同时间段,分温度生长期、早稻生长期、晚稻生长期分别分析了热量、光照、降水等农业的变化特征,并讨论对双季稻生产的可能影响。1960—2009年,该地区温度生长期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增速分别为0.08℃/10 a、0.09℃/10 a、0.07℃/10 a,≥10℃活动积温的平均增速为66.3℃/10 a,日照时数的平均减速为31.7 h/10 a,降水量的平均增速为3.7 mm/10 a。表现为温度上升、积温增加、温度生长期延长、日照时数减少、降水量微弱增加的变化特征。温度升高、积温增加可能导致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病虫害加重,日照时数减少可能影响叶片光合及产量。早稻生长期的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的增速分别为0.20℃/10 a、48.9℃/10 a,晚稻生长期分别为0.09℃/10 a、14.6℃/10 a,早稻和晚稻生长期间日照时数的下降速率分别为18.6 h/10 a、42.7 h/10 a,降水量的增加速率分别为1.9 mm/10 a、8.7 mm/10 a,表现为升温速率早稻大于晚稻,日照时数下降速率晚稻大于早稻,降水量增加速率晚稻大于早稻。早稻期间升温和积温增加明显可能有利于早稻提前播种、选用生育期稍长的品种、提高产量潜力和产量,晚稻期间升温不明显且日照时数下降则可能不利于群体光合和产量形成,影响其产量潜力和产量。区域中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等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其热量、日照、降水同步增加,其他地区则表现为热量、降水增加,但日照时数下降,要充分发挥其基础条件好与气候资源丰富且同步增加等优势,发展高效规模化生产,增强稻谷生产能力。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长江中游 双季稻 气候应变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通过分析湖南省1997-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土地利用水平及结构变化、动态度变化、变化强度、土地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人口、经济、政策、工业化及城镇化是湖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动力因素。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规律 影响动力 湖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