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遗传分析(模糊匹配)
9条记录
水稻核不育系柱头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柱头性状是影响水稻不育系异交繁殖和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重要性状。为创制长柱头、高外露率的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提供遗传信息,调查了短柱头、低外露率的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和长柱头、高外露率的温敏核不育系紫泰S及其杂交、自交获得的F1、F2群体(350个株系)和F2:3群体(320个株系)的4个柱头性状,分析了4个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2个世代4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4个柱头性状间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262和0.895之间。柱头长度、花柱长度、柱头和花柱总长度(以下简称柱花总长度)均表现出受2对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除F2群体中柱花总长度的2对主基因表现为等加性效应和等显性效应外,其余均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 3个性状均表现出以主基因间的上位性效应为主; F2群体柱头外露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而F2:3群体则表现为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以主基因间的加性效应为主。2个世代中的4个柱头性状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关键词: 水稻 核不育系 柱头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模型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白条纹叶突变体wsl1的遗传分析及基因精细定位

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粳稻日本晴和籼稻R1128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中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白条纹叶突变体wsl1(white stripe leaf 1),世代为F10.与亲本R1128相比,突变体wsl1表现出白条纹叶,同时叶脉呈现白化,该性状在苗期就出现并持续整个生育期;突变体的株高、每穗总粒数、剑叶长、生育期显著增加,而结实率显著下降,其他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变化.分蘖期突变体wsl1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胡萝卜素含量较杂交亲本R1128显著下降;透射电镜观察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叶绿体形状异常,不规则.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精细定位后发现,目标基因WSL1位于第1染色体短臂上标记M1-54与标记M1-70之间,两者相距89.7 kb.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候选区间内共有8个开放阅读框,暂未发现已报道的叶色相关基因;其中LOC_Os01g02080编码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GO(Gene Ontology)分类显示其可能与类囊体形成有关,后续将通过比较测序、qRT-PCR等分子实验来确定候选基因.

关键词: 水稻 白条纹叶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颖花畸形突变体(gm(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籼稻'绵恢523'*'R8117'的F5世代15C197群体分离出颖花变异突变体,表现为内稃退化、发育迟缓或发育成外稃状、颖壳畸形不闭合,暂命名为颖花畸形突变体(glume malformation,(gm(t)).以该突变体gm(t)与粳稻02428杂交构建F2定位群体,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对gm(t)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gm(t)突变体的颖花畸形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初步将gm(t)定位在水稻第6号染色体上,标记ZM506 (1.254 Mb)与RM3463(2.110 Mb)之间,两个标记间的物理距离约为856 kb.检索该区间发现含有内颖形成调控基因DP1(LOCOs06g04540).gm(t)的穗部表型与dp1突变体很相似.为此,对15C197野生型和gm(t)突变体的DP1基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gm(t)突变体在该基因编码区有一段19 bp的缺失,会引起移码突变.因此推测gm(t)即为DP1基因的等位突变基因.gm(t)为研究水稻外轮花器官发育特性及相互转换的内在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水稻 花器官特性 颖花畸形 图位克隆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功米3号高抗性淀粉性状的遗传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性淀粉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饭后血糖值、减少肠机能失调及结肠癌发病率、提供能量以及防止脂肪堆积等重要生理功能。为了了解水稻(Oryza sativa L.)中抗性淀粉含量这一性状的遗传特点,本研究以高抗淀粉水稻品种籼稻(indica)功米3号和粳稻(japonica)日本晴的正、反交组合F1及其自交后代F2、F2∶3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各单株的抗性淀粉含量以分析其遗传特点。结果显示,正、反交组合的F1抗性淀粉含量及淀粉颗粒形态均表现出与相应母本相似的遗传现象,但是正、反交组合F2的抗性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且F2∶3发生性状分离,说明这一性状受母性效应的影响。通过对功米3号/日本晴F2∶3群体的群分离体混合分析,在1号和6号染色体上分别筛选出3对和6对可能与抗性淀粉含量位点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利用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作图软件检测到3个抗性淀粉含量QTL(qRS6-1、sqRS6-2和qRS6-3),均分布在6号染色体上,其中qRS6-2和qRS6-3可解释表型变异分别为20.36%和40.13%,同时检测到1号和6号染色体之间存在着1对上位性QTLs。以上结果说明,抗性淀粉含量这一性状是由少数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以及非等位基因间互作所控制的数量性状(QTL)。以上结果为高抗性淀粉水稻育种的母本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精确定位抗性淀粉含量相关的主效基因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抗性淀粉含量 遗传分析 QTL定位 功米3号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穗顶部退化基因PAA2的精细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定和克隆水稻穗顶部退化突变体新基因,对研究小穗顶部退化的分子机制及克服育种和生产实践中因穗顶部退化引起的产量损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报道了一个来源于中花11的穗顶部退化突变体,暂命名为Panicle Apical Abortion 2(paa2)。该突变体的穗顶部小穗发育异常、退化,后期退化部分脱落,稻穗形成秃尖,使穗粒数减少。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1个显性基因控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SA,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将PAA2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的长臂端L2-33和L2-50之间,物理距离为80 kb的范围内。该研究结果为PAA2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顶部退化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水稻簇生穗突变体基因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摘要: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单子叶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稻穗(即花序)的生殖发育直接影响到稻谷的产量和稻米的品质,因此研究水稻花器官的形成无论在发育生物学还是在遗传育种上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当前花器官研究状况,从簇生穗的性状,形成机制及遗传学分析等方面的出发,阐述了簇生穗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基因在未来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 簇生穗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航天诱变水稻抗褐飞虱新种质的培育、遗传分析与生物学特性

激光生物学报 2012 CSCD

摘要:利用"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玉香油占"干种子,在褐飞虱爆发条件下,从M2代中首次获得农艺综合性状优良的抗褐飞虱水稻突变体PR955。遗传分析表明,PR955的抗褐飞虱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米质检测分析表明,PR955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达国家一等优质米标准,综合评定为二等优质米。

关键词: 水稻 航天诱变 突变体 抗褐飞虱 新种质 遗传分析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进展

湖南农业科学 2011

摘要: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花粉育性受光照、温度的控制,长日、高温条件下表现不育,短日、低温条件下表现可育。水稻对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表达条件、遗传规律、基因定位的研究对于两系法杂交稻育种的利用研究至关重要。

关键词: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叶片早衰性的遗传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以具早衰特性的水稻组合早S/D3 4的F2 代作为分析群体 ,考察了叶片早衰性的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多峰频率分布图呈一主一次的双峰曲线 ,主峰在左 ,偏于早衰亲本早S ,次峰在右 ,偏于正常亲本D3 4。以峰谷为界 ,将F2 群体分为两类 ,与理论比率 3 1的X2 为 1 3 76,概率为 0 3 0~ 0 2 0之间 ,未达显著水平 ,表明其与理论分离比例是一致的 ,早S/D3 4的早衰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关键词: 水稻 叶片 早衰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