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毒死蜱(模糊匹配)
16条记录
红假单胞菌PSB07-26对白菜和土壤中毒死蜱的生物降解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毒死蜱是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类有机磷类杀虫剂。应用光合细菌红假单胞菌PSB 07-26(Rhodopseudomonas sp.)对大白菜和土壤中毒死蜱残留的生物修复进行了研究。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培养28 d,PSB 07-26对土壤中添加5 mg/kg、10 mg/kg、15 mg/kg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为25.44%、44.57%和44.0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SB 07-26含量的增加,其对大白菜和土壤中毒死蜱的降解率升高;施用PSB 07-26菌剂6 750 mL/hm2,3 d后对大白菜中毒死蜱的降解率为20.97%,9 d后对菜田土壤中毒死蜱的降解率为39.14%。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红假单胞菌PSB 07-26 毒死蜱 生物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室内药剂交替使用对西花蓟马抗药性发展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单独使用毒死蜱、多杀菌素和两种农药交替使用连续处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18代,采用浸渍法从第6至第18代每隔2世代测定3个汰选种群对毒死蜱和多杀菌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和多杀菌素交替汰选种群比单一药剂连续汰选种群抗性上升趋势缓慢,F18代时交替使用汰选种群对毒死蜱和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89倍和17.19倍,而毒死蜱单一汰选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倍数达到24.19倍,多杀菌素单一汰选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达到20.78倍。因此,交替或轮换使用药剂可以延缓西花蓟马抗药性的发展。

关键词: 西花蓟马 汰选 毒死蜱 多杀菌素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聚(D,L)乳酸–毒死蜱微胶囊的制备与缓释性能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分别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60 000、100 000的聚(D,L)乳酸(PDLLA)为壁材,PVA–1788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毒死蜱微胶囊,考察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仪、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表征PDLLA–毒死蜱微胶囊性能,并采用柱层析法评价了3种PDLLA–毒死蜱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的粒径有显著影响,当PVA–1788质量分数为1.25%,连续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4.5,PDLLA与毒死蜱质量比为2∶1时,可获得球形规整、粒径较小的微胶囊。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改变对微胶囊的外观、粒径大小及分布、载药量和包覆率均无显著影响。3种PDLLA微胶囊对毒死蜱均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释药19 d,药物累积释放量分别为88.76%、76.74%、65.64%,其中,相对分子质量25 000的PDLLA–毒死蜱微胶囊释药速率最快。

关键词: 聚(D,L)乳酸 毒死蜱 微胶囊 制备工艺 缓释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聚碳酸亚丙酯载体的农药微胶囊制备与表征

功能材料 2012 EI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阴离子配位聚合法,以高聚物负载型双金属氰化物复合体(DMC)作为催化剂,合成了二氧化碳、环氧丙烷二元共聚物:聚碳酸亚丙酯(PPC)。并以聚乙烯醇PVA-1788为水相稳定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毒死蜱微胶囊。采用土壤悬浊拟环境培养实验法评价了PPC的降解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W-XRD)、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表征农药微胶囊的性能。结果表明,PPC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所得的PPC-毒死蜱微胶囊球形规整,表面光滑。95%的微胶囊粒径在3~10μm范围内,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16.75%和89.34%。微胶囊释药性能研究表明,PPC-毒死蜱微胶囊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其释放可分为前期快速释放和中后期稳定释放2个阶段。释放27d,PPC微胶囊累积释药量达86.87%。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毒死蜱 农药微胶囊 缓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聚(D,三)乳酸-毒死蜱微胶囊的制备与缓释性能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0、60000、100000的聚(D,L)乳酸(PDLLA)为壁材,PVA-1788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毒死蜱微胶囊,考察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仪、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表征PDLLA—毒死蜱微胶囊性能,并采用柱层析法评价了3种PDLLA—毒死蜱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的粒径有显著影响,当PVA-1788质量分数为1.25%,连续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4.5,PDLLA与毒死蜱质量比为2:1时,可获得球形规整、粒径较小的微胶囊。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改变对微胶囊的外观、粒径大小及分布、载药量和包覆率均无显著影响。3种PDLLA微胶囊对毒死蜱均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释药19d,药物累积释放量分别为88.76%、76.74%、65.64%,其中,相对分子质量25000的PDLLA-毒死蜱微胶囊释药速率最快。

关键词: 聚池三)乳酸 毒死蜱 微胶囊 制备工艺 缓释性能 poly-D,L-lactide chlopyrifos microcapsul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controlled release property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降解聚碳酸亚丙酯-毒死蜱微胶囊的制备及缓释性能评价

农药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聚碳酸亚丙酯(PPC)为壁材,聚乙烯醇-1788(PVA-1788)为连续相稳定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包裹毒死蜱的可降解微胶囊。测定了PVA-1788的质量分数、PPC的质量浓度以及PPC与毒死蜱的质量比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采用土壤悬浊拟环境实验法评价了PPC的降解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W-XRD)、激光粒度分布仪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表征了PPC-毒死蜱微胶囊的性能,同时采用柱层析法探讨了其缓释性能。结果表明:PPC具有生物可降解性;PVA-1788质量分数、PPC质量浓度以及PPC与毒死蜱的质量比对微胶囊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当PVA-1788的质量分数为1.0%、PPC的质量浓度为110 mg/mL,PPC与毒死蜱的质量比为1∶2时,可获得球形规整、粒径较小、包封率与载药量较高的微胶囊,其平均粒径为7.3μm,载药量为16.75%,包封率为89.34%。缓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PC微胶囊对毒死蜱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27 d的累积释药率达86.87%。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毒死蜱 可降解微胶囊 缓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苹果和洋李中毒死蜱残留的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利用光催化降解剂降低甚至消除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以水果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为研究对象,探索了纳米TiO2粉体和水凝胶对苹果和洋李中毒死蜱残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二者均能很好地降解苹果和洋李中的毒死蜱残留,TiO2水凝胶的光催化效果稍优于纳米TiO2粉体。纳米TiO2本身无毒,光催化活性高,作为光催化降解剂在降低或消除农产品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这一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毒死蜱 水果 纳米TiO2 光催化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TiO_2对苹果和柰李中毒死蜱的催化降解效果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摘要:比较研究了2种掺锌纳米TiO2光催化剂对苹果和柰李中毒死蜱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掺锌纳米TiO2凝胶对水果中毒死蜱的催化降解效果优于粉体,且对柰李中的农药残留降解效率好于苹果。

关键词: 毒死蜱 催化剂 纳米TiO2 降解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毒死蜱的动力学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纳米二氧化钛(TiO2)降解毒死蜱的反应动力学,考察纳米TiO2用量、毒死蜱起始质量浓度及溶液pH值对毒死蜱光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最佳用量为50~100 mg/L,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在5~80 mg/L时,其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表现为毒死蜱质量浓度越大,降解速率常数越小,半衰期越长,毒死蜱质量浓度为80 mg/L的半衰期为27.18 min,比质量浓度5 mg/L时的长1.5倍;碱性条件有利于毒死蜱的降解。

关键词: 毒死蜱 光催化 纳米二氧化钛 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阳光下TiO_2光催化降解毒死蜱的动力学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笔者以太阳光为光源,研究了纳米TiO2降解毒死蜱的反应动力学,考察了纳米TiO2用量、毒死蜱起始浓度及溶液pH值对毒死蜱光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旨在为将来实际生产中降解蔬菜、粮食、水果及农药废水中毒死蜱残留的污染提供依据。结果表明,TiO2最佳用量为50mg/L;毒死蜱初始浓度越大,降解速率常数越小;在碱性条件下,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试验条件下毒死蜱的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关键词: 毒死蜱 降解 TiO2 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