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分子机制(模糊匹配)
5条记录
植物防止磷过量积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由于自然或者人为原因,土壤中有效磷的分布严重不均。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逐渐形成了复杂的响应机制以维持体内的磷的稳态。植物可以通过改变根系构型、形成菌根共生体、诱导高亲和磷酸盐转运体、诱导分泌有机酸和酸性磷酸酶等多种途径,提高植物吸收和利用磷的效率。目前关于植物对低磷胁迫信号转导和适应机制的研究已比较深入,但是关于植物如何在磷充足、磷富余情况下避免磷毒害方面的研究还尚未明确。为了增加水稻的产量,农民往往施加了过量的化肥,这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部分耕地中磷的过量积累。植物也具有精细的调控机制,避免高磷毒害。本研究主要针对植物防止过量积累磷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磷稳态 磷过量积累 分子机制 植物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从而导致不能正常受精结实的自然现象。CMS的起因源于受植物细胞质基因的影响表现出雄性不育的特征,目前研究表明为线粒体的基因引起的雄性不育。相应地,细胞核中存在某类基因能够编码一种蛋白使其育性得以恢复,这一类基因称为育性恢复基因(Rf genes)。杂交水稻的生产依赖于CMS的发掘和利用,并且这也是农作物增产的一条有效途径。迄今为止,水稻中CMS和育性恢复的相关研究较多,机理阐述相对比较深入,本文主要介绍水稻CMS及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及CMS和育性恢复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能为揭示水稻CMS与育性恢复机制以及其他作物的CMS/Rf研究提供参考,为新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核质互作 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南芥早期胚胎模式建成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起源于受精卵(合子)的胚胎发生是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命运决定和模式建成决定了组织和器官的形成,从而奠定了成熟胚胎的发育以及植株产生的基础。早期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裂方向非常精确,导致了被子植物的胚胎发育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揭示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早期胚胎发育中一些重要生物学事件的遗传途径和分子调控机制,本文综述了拟南芥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合子激活和极性建立、顶-基轴模式建成、表皮原形成和辐射对称模式建成、茎顶端分生组织和胚根原的分化、以及维管束原和基本组织原的分化等重要的生物学事件和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有待研究的方向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拟南芥 早期胚胎 细胞分化 模式建成 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种子休眠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种子休眠为种子推迟萌发进而躲避不良环境条件提供了重要的生存机制,是由基因和外界环境共同决定的复杂性状。休眠的破除受环境和内源信号的协调控制,具有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植物激素脱落酸(ABA)促进休眠的诱导和维持,而赤霉素(GA)则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近年来一些影响种子休眠的分子因素被发现,包括休眠特异性基因、染色质因子和非酶促过程等。本文综述了种子休眠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讨论参与休眠诱导与破除的各种调节因子以及环境因素。最后,提出种子休眠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种子 休眠 脱落酸(ABA) 赤霉素(GA) 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高温胁迫下颖花败育机制及耐热品种开花特性研究进展

杂交水稻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局部地区极端高温,容易导致水稻颖花败育而减产,筛选耐热资源、选育耐热新品种是减轻高温危害的重要途径。概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颖花发育的影响、高温导致颖花败育的生理生化机理和分子机制、已鉴定的部分耐热品种资源及其花药特征和开花特性,并对今后的耐高温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颖花败育 生理特性 分子机制 耐热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