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全氮(模糊匹配)
4条记录
高氯酸-氢氟酸联合消解法测定土壤中全量氮磷钾

中国测试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土壤样品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的检测效率.以四种土壤标准物质为试验材料,研究H2SO4+HClO4+HF?、H2SO4+HClO4、?HClO4+HF三种酸系,以及不同用酸比例的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土壤中全氮、全磷和全钾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酸系HClO4?+HF(4:2)进行消解时,获得的试验结果最佳.四种土壤标准物质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在其证书标准值范围内,证明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对标准物质重复测定11次,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4%、1.07%和1.19%,证明方法的重现性和精密度良好;加标回收率全氮在96.4%~105.0%之间,全磷在94.2%~103.4%之间,全钾在95.7%~96.18%之间,均符合试验要求.该研究在保证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基础上简化试验步骤,降低试验成本,为土壤中全氮、全磷和全钾的检测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分析方法.

关键词: 土壤 全氮 全磷 全钾 酸系 测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施下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水稳性团聚体及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分布、水稻产量的影响。在减量氮、钾肥20%条件下,设置CK(不施化肥、紫云英)、F100(常规施肥)和翻压紫云英15 000(GM1),22 500(GM2),30 000(GM3),37 500 kg/hm2(GM4) 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和F100处理相比,减量施用氮、钾化肥20%并翻压不同量紫云英均能增加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中1.000~2.000 mm,0.500~1.000 mm粒级的占比。减量施用氮、钾化肥20%条件下翻压不同量紫云英对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平均几何直径(GMD)无显著影响。减量施用氮、钾化肥20%,翻压不同量紫云英均显著(P<0.05)提高了水稳性团聚体1.000~2.000 mm,0.500~1.000 mm粒级中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占比,同时也提高了1.000~2.000 mm粒级养分贡献率。4个减量施肥翻压紫云英处理中以减量施用氮、钾化肥20%翻压紫云英30 000 kg/hm2处理的早、晚稻和全年水稻产量最高,较CK分别增加了99.4%,51.5%,68.2%,较F100处理分别增加了5.4%,2.9%,3.9%。综合考虑对土壤1.000~2.000 mm,0.500~1.000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和双季稻产量的影响,在本试验中减量施用氮、钾化肥20%翻压紫云英30 000 kg/hm2较适宜。

关键词: 紫云英 减施氮、钾化肥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水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与储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长期施用化肥以及化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与储量的影响。【方法】试验土壤采自湖南省望城无机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田小区,各施肥处理为: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NP+RS(施氮磷肥和稻草)和NPK+RS(施氮磷钾肥和稻草)。【结果】氮磷钾长期平衡施用和化肥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有利于2~5mm和0.5~2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与CK处理相比,化肥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处理能提高2~5mm和0.5~2mm水稳性团聚体内的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可矿化氮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二者在较大粒径(2~5mm,0.5~2mm)水稳性团聚体内有机碳、全氮和可矿化氮储量。与CK处理相比,NPK长期平衡施用的处理,也能提高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2~5mm,0.5~2mm)内的有机碳、全氮、可矿化氮的含量和储量,但提高的幅度小于化肥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的处理。【结论】水稳性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氮具有强富集和物理保护作用;化肥和稻草长期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大团聚体内有机碳、氮的含量和储量,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升红壤水稻土肥力的有效措施。2~5mm和0.5~2mm粒径团聚体是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全氮和可矿化氮的主要载体。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水稻土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可矿化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空间变异特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在喀斯特典型峰丛洼地选择3个生态功能区,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生态系统由人工林(Ⅰ)→次生林(Ⅱ)→原生林(Ⅲ)顺向演替,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平均值均呈现增加趋势,变异系数均在10.40%~80.94%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变异性。人工林和原生林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及人工林的碳氮比的块金值/基台值均<25%,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原生林碳氮比和次生林的3个土壤性质指标的块金值/基台值在32.6%~41.7%之间,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人工林各指标的变程明显大于次生林和原始林。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3个区域内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分布均具有显著的相似性,碳氮比变化则较不规则;人工林和原生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片状平缓变化分布,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呈支离破碎的斑块状分布。高度异质性的小生境决定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的空间结构和格局,而受重度人类活动干扰的人工林和未受干扰的原生林空间异质性较次生林降低。

关键词: 喀斯特 峰丛洼地 空间变异 有机碳 全氮 碳氮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